该研究主要作者 Peter Glazer 教授表示,“DNA 修复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发生,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特定技术的抑制剂可能如此有价值的原因。人们正在认识到,操纵 DNA 修复可能非常有利于提高传统癌症治疗的效果。”
使用西地尼布来帮助阻止癌细胞修复 DNA 损伤可能对许多依赖靶向药物的癌症有用。而关于西地尼布为何可以在 DNA 修复过程的早期阶段关闭 DNA 修复的原因,Glazer 教授表示,“与另外一种药物 Olaparib 不同的是,西地尼布不能直接阻断 DNA 修复分子,也就是不能直接阻止 DNA 将自身缝合在一起,它其实是影响了 DNA 修复基因表达的调控。”
麻省理工学院的 Dina Katabi 教授及她的学生们开发了这项技术。这个类似于Wi-Fi的监测设备可以通过传输低功率无线电信号,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无线电信号的反射,来生成相应的生理指标。在无需患者佩戴传感器及改变行为的情况下,该设备可以收集信息包括患者的身体移动数据,行走姿势,呼吸,心率,睡眠的时间,睡眠中的呼吸暂停次数等。
本周,哥伦比亚大学的工程师们在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一项新技术:由大脑控制的助听器。这种由大脑控制的助听器由 AI 驱动,可监控佩戴者脑电波,自动过滤无关声音、放大增强佩戴者想要关注的声音。
哥伦比亚大学 Mortimer B. Zuckerman Mind Brain Behavior Institute 研究员、该论文作者 Nima Mesgarani 博士说,他们发现两个人在交谈的时候,说话的人的脑电波与听者的脑电波会逐渐趋同。于是团队将语音分离算法与神经网络、及模仿大脑自然计算能力的数学模型相结合,开发了一款脑控助听器,使用脑电波来判断哪些声音是需要被放大的 “重点声音”,哪些声音是噪音。
本周,英伟达和美国放射学院(ACR)联合发布了医院 AI 参考架构框架( ACR AI-LAB ),该框架包括英伟达的 GPU、Clara AI 工具包等基础设施,以及 GE 的Edison平台,以及构建和部署 AI 系统所需步骤的描述,并提供有关每个步骤所需的基础结构的指导,帮助医院轻松在放射科部署人工智能计划。
该框架三大亮点在于:医院数据、临床AI工作流程、AI计算能力,且这个 AI 框架的工作流程已经与医院系统例现有的医学影像存储系统相关联了。通过上述努力,将意味着有医学影像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将不必再自行构建系统、部署 AI 工具了。
科研机构
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比 Deepfakes 还牛、直接把静态图变成动图
5月20号,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文 《Few-Shot Adversarial Learning of Realistic Neural Talking Head Models》,宣布研发出了一款 “直接把静态图变成动态图” 的换脸神器。